示范专业持续建设计划

1. 从专业层面更加科学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整体设计。

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,分别细化明确思政课、公共基础课、专业课、素质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。

思政课(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、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、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、《形式与政策》)注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,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情感认同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

数理类课程(《高等数学》、《概率论》、《线性代数》、《大学物理》、《离散数学》)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,培养学生探索未知、追求真理、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专业课程(“网络管理课程群”、“网络编程课程群”、“网站开发课程群”)根据工学专业特点,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,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,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。

创新创业类课程(《创新创造与改变》、《思维创新与开发》、《创业者的成长之路》、《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》、《创新创业及素质实践》)注重让学生“敢闯会创”,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、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。

应用实践类课程(《网络工程专业导引》、《小学期(一)/(二)/(三)》、《综合实训》、《毕业设计》)要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、工匠精神结合起来,“培育劳动情怀,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、积累劳动经验、提升劳动能力,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”。

素质类活动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、加强品德修养、增长知识见识、培养奋斗精神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。

2.继续“党建+课程思政”,让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

继续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,并深入融合,做好思政教育进课堂、进教材、进头脑“三进”工作,继续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。

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,充分发掘不同类型课程的思政方向。除了继承第二课堂中素质活动的课程思政建设外,开辟学生学习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,引领学生自主在计算机网络协会、ACM协会、物联网协会、信息安全协会等学习团队中开展专业知识和思政活动相结合的活动。

3. 推动“党建+师风师德”的教师能力提升

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“课程思政”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、可推广的“上海经验”。多开展老师进行学习和模仿,将课程思政工作向全面、纵深、精细方向推进。

通过党建工作,将课程思政工作向全面、纵深、精细方向推进。开展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,使教师掌握专业育人、课程思政、思政教育的原理和技术能力。

培养专业教师对思政原理的准确领悟和相互融合,加强对国内国际形式的理解,不断将最新的国内外时事转化为各种专业和思政案例;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
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,使教师掌握专业育人、课程思政、思政教育的原理和技能,提高将专业和育人相结合的能力。

主要培养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,对思政原理的准确领悟和相互融合;根据专业特点,老师加强对国内国际形式的理解,时局变幻的及时把握,不断将最新的国内外时事转化为各种专业和思政案例;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立德树人的成效来衡量工作,努力做到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,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。

4.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

在教学成果奖、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,突出课程思政要求,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。

学院和系部把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、评优奖励等的重要内容。

预期成果:

1.完善“党建+专业思政”整体专业思政建设体系;

2.与时俱进分年度根据时事完成专业思政融合设计;

2.示范引领,逐步完成专业其他“课程思政”课程群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;

3.2023年建成校级和省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各1门;

4.其他高校中进行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和推广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11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
邮编:611844
蜀ICP备12011972号